女足世界杯比赛用球
你的位置:女足世界杯比赛用球 > 新闻动态 > 也谈董小姐事件:不可回避的“资源世袭”潜规则
也谈董小姐事件:不可回避的“资源世袭”潜规则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32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最近,不可说的“董小姐事件”愈演愈烈,相关的瓜越来越多。

从事件出圈第一天起,身边的朋友们就十分的关注。每一个观点、每一段内容,每一篇文章,只要能被发出来,只要能被分享出来的,我都读过。当然有些更犀利的,比如这篇,一早刚读过,转眼间显示:“此内容暂时无法查看”。

于是,“怕被删、怕封号”:小编我在写与不写之间拼命挣扎。

不过转念想想,小编这普普通通的水平必然达不到10万+的影响力,作为广大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,这胸口闷气一定要抒发嘛!

董小姐事件疑点重重

一、“董小姐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,而后被北京协和医院破格录取。”

注意以上为台面上的表达:虽然协和王校长口头表扬的时候,说董小姐是哥大经济学的本科生,但实际董小姐的母校是哥大隔壁的巴纳德学院。

董小姐在国内考不上985或211,只能去国外混文凭。本科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,路径是先进入零门槛的社区大学,再转入巴纳德学院。回国后就以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自居。

美国的社区大学,类似于中国的夜大、电大或老年大学,想要入学的话,基本是零门槛。从社区大学转入挂靠在哥伦比亚大学的“民办”巴纳德学院,也没有什么难度,给钱就行。

据美国College Transition网站对各个大学的转学难易程度的排名,巴纳德学院属于最容易转入的那档大学。College Transition的数据显示,2024年秋季巴纳德学院共接受252人转入,春季转入44人,合计296人。本届巴纳德学生一共才960人。也就是说,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社区大学转入巴纳德学院的。

当然,巴纳德学院也是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,录取率与西北大学、康奈尔大学不相上下,比加州伯克利还低,属于哥大也已经125年了。

董小姐在这个学院有两个知名学姐,一个是奶茶妹妹,一个已故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宝贝闺女。就读该学院的好处在于,回国后学历会认证为“哥伦比亚大学”,而不是“巴纳德学院”。

听起来,是不是很不错?

的确,这是一个漏洞。

不过,即便就算是哥伦比亚大学,也大不如前了。有人称哥大现在本身就是个大水校,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已经占到了全部学生人数的50%。

回国后,董小姐通过选拔进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“4+4临床医学试点班”项目,并获得了博士学位。其博士毕业论文正文有关研究的部分不足26页,把许多苦熬5+3+3的同学气得吐血。人家规培一年就拿到了外科学规培证,让那些辛辛苦苦熬三年做科研、盲审期间提心吊胆的研究生们情何以堪?

更令人气愤的是,董小姐发表的“贴金”论文中被人发现极有可能抄袭了一位名叫赵基淮的寒门学子。其论文与赵姓同学的发明专利有很多相似之处,甚至有整段雷同的嫌疑。

赵基淮,是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。他是听障患者,平时只能佩戴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学习生活。其父母原是化工厂的工人,后来下岗失业,只能依靠母亲在超市里打工维持生计。这样的家庭,能供养出一名大学生,委实不易。

然而,赵同学遇到的导师就是董小姐权势滔天的班姑姑。班姑姑命令赵姓同学帮助董小姐捉刀写论文,以此来换取自己能够顺利毕业。在班姑姑的努力下,赵同学被延迟毕业,最终不得不拿起笔来,先替董小姐完成论文,让董小姐与自己都成为第一作者。

二、“董小姐家族有一个院士、三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。”

前情提到了她的班姑姑,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班晓娟。

那就不得不提这个嚣张董小姐的”学阀世家“。

董小姐之父董晓辉,是中冶建研院总经理/党委副书记,母亲米振莉是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。当然,这只是冰山一角。

董小姐的爷爷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超声影像领域的大咖,外公是外籍院士、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和断裂力学专家,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、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学会院士、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欧洲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,悉尼大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学院首席教授。

长期以来,董小姐都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,一向横行无忌,目中无人,肆无忌惮。加上自己导师是邱院士,那就更加嚣张跋扈了。

在”学阀世家“的运作下,董小姐虽然本科是经济的,博士是内科的,导师是骨科的,论文是妇科的,规培是胸外科的,就职是泌尿外科的,但是依然成为了令人羡慕的“天才学术少女”、“六边形全能战士”。

至此,一袭风尘气息的的六边形“天才美少女”从天而降,在医院睥睨众生。

不可回避的“资源世袭”潜规则

从教育路径来看,董小姐看起来似乎是天之骄子,手握名校学历,又能进入顶尖医学殿堂。

然而,随着事件发酵,诸多疑点浮出水面。她仅用4年就速成医学博士,这与常规漫长而严苛的医学博士培养路径大相径庭。要知道,医学领域知识体系庞杂,培养周期通常较长,4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业,在常人眼中几乎是难以想象的。

这一情况引发了大众对教育公平的强烈质疑,人们不禁要问,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天平上,究竟是怎样的力量,让她能如此轻易地跨越常人难以逾越的沟壑?

在职业晋升方面,董小姐同样表现“突出”。

按照医疗行业规培制度,规培是培养合格医生必不可少的环节,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。但董小姐却未完成规培,就顺利进入胸外科这一核心科室,甚至参与高难度手术。胸外科手术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要求极高,一个未经过完整规培流程的医生能涉足其中,无疑是对就业公平底线的公然挑战。这不仅让同行感到不公,更让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产生深深疑虑。

学术论文方面,董小姐的操作更是令人匪夷所思。

她一篇30页的妇科影像研究论文,指导老师竟然是骨科专家。在学术领域,术业有专攻,隔行如隔山,这样明显违背学术常理的事情,让学术腐败的阴影笼罩在整个事件之上。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体现,本应是严谨研究的结晶,而她的这一操作,无疑是在公然践踏学术规范。

情感生活中,董小姐也未能独善其身。

她公然插足他人婚姻,无视原配的举报。在婚姻忠诚被视为基本道德准则的社会中,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情感道德问题,更撕开了背后权力失衡的遮羞布。这一切,都让公众看到了这一事件背后复杂而黑暗的一面。

综合来看,董小姐的教育、职业、学术以及情感生活,每一个方面都暴露出严重问题,这些问题像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,而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中国社会“资源世袭”的潜规则。

社会资源有限,上升通道本就狭窄。当学者、官员、富豪的子女能轻松占据名校席位、优质岗位时,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被迫内卷,甚至直接失去机会。

更讽刺的是,许多高喊“教育公平”的学者,私下却为子女安排捷径。饶毅曾批评学术不端,如今却被质疑“屠龙少年终成恶龙”。舆论的愤怒,并非针对个人,而是对系统性不公的抗议——当规则被特权者扭曲,普通人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。

小编也无意只谈董小姐这个人,而是说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董小姐事件是一个把潜规则集中曝光的“标本”。

有人会说:“父母给子女铺路,天经地义。”但问题在于,当这种“铺路”挤占了公共资源,它就不仅仅是家事,而是社会问题。如果名校录取、科研机会、优质岗位都被“学二代”“官二代”“富二代”垄断,那普通人还能靠什么突围?

真正的悲哀在于,当普通人发现“努力未必有用”时,他们会逐渐失去对制度的信任甚至对人生产生深深的绝望。

所以公平不该是奢侈品,而应是社会运转的底线。

请守住!



上一篇:树葬和花坛葬哪个更环保,价格更便宜
下一篇: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:美国财长贝森特与日本达成一致,将密切沟通外汇事宜

友情链接: